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学目标]:
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理解: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理解:价值判断的含义及其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运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运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运用: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教学重点]: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创造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人民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教学难点]: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自主学习]: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1)人的价值的体现。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4)方法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3.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1)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含义: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叫做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叫价值选择(2)特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3)正确标准:
①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理想的作用: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集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
[易错点]:
1.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2.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3.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
4.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5.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6.只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7.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不充足时,人生价值就难以实现。
[作业训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