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教学资料

xhp321xhp的博客

 
 
 

日志

 
 

苛勒、猩猩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2011-10-16 21:37:37|  分类: 知识杂谈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苛勒、猩猩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苛勒、猩猩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 xhp321xhp - 教学资料
苛勒(1887-196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1935年移居美国.
 
苛勒用猩猩进行的顿悟实验

(1)“接竿问题”实验

实验时,大猩猩被关在笼内。大猩猩喜欢吃的香蕉放在笼外不远的地方(即用一根竹竿够不着,两根竹竿接起来可以够得着的地方)。笼内有一根较短的竹竿,笼外有一根较长的竹竿。大猩猩为了取得香蕉,起初用那根较短的竹竿去够香蕉,但竹竿太短,够不到。猩猩常常将竹竿扔向香蕉,连竹竿也丢了。在用一只取名为“苏丹”的大猩猩做实验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苏丹为了取得香蕉,用较短的竹竿拨到了另一根竹竿。当它玩弄这两根竹竿时,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然后将两根竹竿接起来(用较细的竹竿插入较粗的竹竿),用这根接起来的竹竿够到了香蕉。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起初把两根竹竿放在一起,苏丹一看到两根竹竿处于这种关系,就能够突然地发现这种关系,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把一根竹竿插入另一根竹竿,从而移到远处的香蕉。

苛勒、猩猩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 xhp321xhp - 教学资料

 

(2)“叠箱问题”实验

叠箱问题实验先是“单箱问题”实验。香蕉挂在笼子的顶棚上。笼内有一只木箱可以利用。要想够到香蕉,须将木箱搬到香蕉下面,然后爬上木箱,跳一下才能够到香蕉。这个问题对于大猩猩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苏丹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6只大猩猩也在人把箱子置于香蕉之下,或者观看到其他猩猩使用木箱之后解决了问题。叠箱问题就更加困难了。 在箱子系列实验中,简单的问题情境只需要黑猩猩运用一个箱子便可够到香蕉,复杂的问题情境则需要黑猩猩将几个箱子叠起方可够到香蕉。在复杂问题情境的实验中,有两个可利用的箱子。当黑猩猩1看到笼顶上的香蕉时,它最初的反应是用手去够,但够不着,只得坐在箱子1上休息,但毫无利用箱子的意思;后来,当黑猩猩2从原来躺卧的箱子2上走开时,黑猩猩1看到了这只箱子,并把这只箱子移到香蕉底下,站在箱子上伸手去取香蕉,但由于不够高,仍够不着,它只得又坐在箱子2上休息;并对周围的木箱和高处的香蕉进行了“良久”的观察,大猩猩终于表现出一种突然的理解,黑猩猩1一跃而起,搬起自己曾坐过的箱子1,并将它叠放在箱子2上,然后迅速地登箱而取得了香蕉。三天后,苛勒稍微改变了实验情境,但黑猩猩仍能用旧经验解决新问题。

 苛勒、猩猩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 xhp321xhp - 教学资料

 

在实验中,苛勒通过迂回法,猩猩不是依据直接感知解决问题,来证明了经验促成的内心力的样式与结构:格式塔。此实验有两个子类,第一类是直接迂回法;第二类是利用中介物的迂回法。

苛勒、猩猩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 xhp321xhp - 教学资料

1.1直接迂回法

  迂回法取香蕉:把黑猩猩领进一间有很高百叶窗的房内,旁边有门可通向窗外的活动场地。实验者把目的物——香蕉从窗口掷到外面的活动场地,很快地关上窗子。结果发现,黑猩猩能顺利地从门走向场地,取得目的物。苛勒用狗做类似的实验,狗也能顺利解决问题。 

1.2利用中介物的迂回实验:这种实验要求猩猩在取得最后的目的物之前,必须先获得一个辅助的目的物,并用它获得最终的目的物。

接杆实验:笼外较远处放有香蕉,笼内的短手杖无法取得笼外的香蕉,但可用此短手杖把笼外的一根长手杖拉过来。最聪明的猩猩“苏丹”可以用短手杖拉过长手杖,回到原地,再用长手杖取得了目的物。 

利用现成工具:在这类实验中,动物必须利用绳子、手杖和木箱等现成工具,才能取得目的物。

手杖的情景联系:实验者将猩猩带进有栅栏的笼子中,目的物放在笼外猩猩的手臂所不及的地方,在笼内靠近栅栏处放着几根手杖。几乎所有的猩猩都能借助手杖获得目的物,也就是说,它们把本来无关的物体(手杖)与情境联系起来了。 

3.制造工具的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动物无现成工具可利用,必须对情境中的物体进行一番改造,以之为工具获得目的物。此实验分两个子类:

3.1制造工具

折枝实验:目的物放在栅栏外手拿不到的地方,近旁又无手杖等可用之物,但在笼子的另一边放着一棵砍倒的树。大多数猩猩面对此情境显得束手无策,少数较聪明者经过一番踌躇后,能径直走向枯树,折下一根细长的枝条,奔向栅栏,取得目的物。在另外一个实验中,最聪明的苏丹还能连接两根短竹竿成长竹竿,取得一根竹竿无法取得的目的物。

3.2建筑实验:苛勒研究了猩猩如何处理叠木箱和竖梯子等问题。

叠木箱实验:苛勒要求猩猩不仅利用现成的木箱,还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木箱叠起来以增加高度,取得高高悬挂的目的物。此实验要求猩猩理解建立两箱的稳固结构与获得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只有几只猩猩在实验者的多次帮助下,才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解决得不甚理想。 

4.格式塔操纵实验:这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实验,猩猩必须处理一些相当复杂的完形特点,领悟一定的完形。

一个例子:一根35cm的铁条垂直固定在一只很重的木箱上;手杖的一端装了一个直径为6cm的铁环,铁环套在铁条上,目的物放在栅栏外手所不及的地方。猩猩若想得到目的物,必须先得到手杖,而要得到手杖,就必须把手杖从铁条上取下来,动物必须将铁环和手杖朝着与目的物方面成90度角的方向举起。猩猩娜拉前三次均告失败,第四次实验中,令人惊奇地、毫不犹豫地把铁环越过铁条退了出来。类似这样的任务,对猩猩而言就相当困难了,一般不会取得圆满的结果。 

  顿悟出现的原因尚待研究,已有的看法是:

首先,顿悟依赖于情景,只有当答案与当前情景之间的关系容易觉察时,顿悟才有出现的可能,例如,在取香蕉的实验中,只有在箱子里香蕉很近的情形下,猩猩才会把取香蕉与箱子二者联系起来考虑;

其次,顿悟产生之后,可以重复出现,如猩猩在学会叠一个箱子后会想到叠更多的箱子来取香蕉的方法。所以,苛勒认为猩猩的学习行为不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一个特定的联系,而是在某种手段和特定目的之间形成了一种认知关系。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顿悟会经常造访,它在思维的阴影里投下一道“灵感”的光芒,带来人们苦苦萦绕心头的答案。不仅人会顿悟,非洲沿海小岛上的黑猩猩也会顿悟。 这是心理学家苛勒发现的道理。

苛勒得出的结论是,猩猩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来学会取香蕉,而是突然学会的。用“知觉重组”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学习行为:猩猩突然发现了香蕉和箱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在它的知识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就是顿悟学习。

在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它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

苛勒在这个例子中所用的动物比老巴或老桑和斯金纳等行为主义所用的动物高级了一点。并以此否定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评论这张
 
阅读(432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