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1849—1936)是前苏联生理学家。
这纯属是一次意外的事件。1904年,在一次实验中,他试图通过他所设计的一种技术来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他在狗的面颊部做了一个小手术,将一根导管插入狗的腮部,狗分泌的唾液可以通过导管流入一个容器中,这样便可以观测到狗分泌唾液的数量。
为了观测狗在进食时唾液分泌的现象,巴甫洛夫的助手把肉末放在狗的嘴里。这种程序重复几次后,巴甫洛夫观察到肉末没有放进狗的嘴里之前,它看见食物,甚至听见助手走近的脚步声,就开始分泌唾液了。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说明狗已经产生了学习。巴甫洛夫因此放弃了原来对消化功能的研究而转向对条件反射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透过条件反射以揭示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下图是巴甫洛夫及其同事在做条件反射实验前的情景。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有两样东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肉末和铃声。将肉末放入狗的嘴里,可以观测到狗在分泌唾液;单独使用铃声,不喂给肉末,狗不会分泌唾液。这说明此时铃声相对于唾液分泌来说是一个中性刺激。接下来,在铃响后立即将肉末放在狗的嘴里,它分泌唾液;将这一程序重复多次之后,狗一听到铃声还没有尝到肉末就开始分泌唾液。这表明,铃声已成为食物即将来临的信号。
这一过程可用下图加以说明。虽然铃声和肉末都能够导致唾液的产生,但这一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狗在尝到肉末时分泌唾液,是一个对无条件刺激(简称UCS)即肉末的无条件反应(简称UCR),它是一种无条件反射行为,是非习得的反应。而铃声之所以能够引起唾液的分泌,是因为铃声已经从中性刺激转化为一个条件刺激(简称CS)。狗在这一过程中已经把铃声与肉末联结起来了,从而导致了条件反应(简称CR)。这样,CS—UCS的联结学习便产生了。
老巴头的这个实验,其实就是刺激-反应。这个反应开创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的先河。
教育家们从这一类的动物试验中提出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强调学习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他们由低等动物的行为想到了培养教育人的行为: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把需要记住的学习内容来刺激人的大脑,而后形成反应。当这类的反应不断增加时,习惯就慢慢的奠定下来了。
评论